中化新網訊 8月29日,記者從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xié)會獲悉,由我國提出并牽頭制定的兩項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領域國際標準《輸變電系統(tǒng)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核電廠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于近日正式發(fā)布。
《核電廠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對腐蝕源、材料、設計、制造等18個技術要素做出標準化規(guī)定,最大程度降低重要設備腐蝕失效的概率,確保長期安全可靠運行?!遁斪冸娤到y(tǒng)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則有效指導在各個階段采取合適的腐蝕控制手段,從源頭上減少腐蝕對設備的影響。
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中國專家組常務副組長任振鐸表示,該系列國際標準的發(fā)布和實施,將顯著提升我國在國際腐蝕控制領域的話語權,為全球重大基礎設施的安全長效運行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據了解,由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xié)會提出、中美兩國聯(lián)合提案的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ISO/TC156/SC1)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提出并牽頭制定六項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領域國際標準。此前四項為2020年發(fā)布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風險評估》《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以及2022年發(fā)布的《火電廠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
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xié)會秘書長、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秘書王昊表示:“腐蝕是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也是一項獨立的熵增性自然工程,大量的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工作亟待開展。”
任振鐸對記者表示,腐蝕是制約化工行業(yè)生產工藝、裝備等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應摒棄傳統(tǒng)單一的“防腐蝕”思維,從只關注材料防腐的角度,轉向研究如何與腐蝕共生,推進腐蝕控制工程的全周期研究。他認為,推動腐蝕控制從“現象應對”走向“全生命周期腐蝕控制”仍存挑戰(zhàn),未來各國都需制定“單位GDP腐蝕熵減”目標,并建立相應評估體系,實現2050年“腐蝕中性”目標。協(xié)會目前正在籌備設立腐蝕科學與文明智慧共研技術委員會,目前已開始搭建理論框架,下一步將深化與工程學的融合。
日前,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ASME)委托專業(yè)聯(lián)合檢查組對潞安化機ASME質量體系進行U、U2的換證審核。
近日,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化建”)承建的廣州南站地區(qū)凈水廠首期工程實現通污水試運行,標志著項目已具備污水處理能力。
日前,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鉆井一分公司70277鉆井隊施工的元陸35HF井三開鉆至井深4788米,刷新311.2毫米大尺寸井眼施工最深、周期最短、平均機械鉆速最高等12項四川盆地川北低緩構造區(qū)塊鉆井紀錄。